如何落實發一崇德年度精神指標
前言:
感激天恩師德,老前人大德護佑,前人慈悲,造就道場道氣蓬勃,道務欣欣向榮,引航一波波人才成長茁壯。秉持前人老慈悲指示「集體領導,整體帶動」的領導原則,發揮十組運作團隊力量,締造可大可久彌勒家園的宏觀。深切體認活佛老師慈示:「生命有限而慧命無期」的前瞻囑語,身在崇德道場,自覺覺他,實修實辦,內修己、外渡人,展現莊嚴神聖的生命力,彩繪出生命豐富的藍圖。
精神指標之意義:提振精進更上層樓,創造三多四好,使道場能承先啟後,繼往開來,造福國內外廣大無邊的眾生,使師尊師母聖德廣佈,天命永昌。
活佛師尊慈示:
學道之心,精進謙恭,常感恩;
修道之懷,誠信恆敬,常反省;
講道之時,認真盡責,常耕耘;
辦道之念,無為和合,常佈德;
行道之志,繼聖傳承,常護持。
持之以恆,使自己內五德:溫、良、恭、儉、讓與外五德:恭、寬、信、敏、惠,內外功俱足,做個真正圓滿的標準修道人。
落實發一崇德年度精神指標之作法:
誠如活佛師尊勉勵,踏實從內德培育,期許自己***
一、學道越學越和氣:
1、身心靈安頓,性心身一貫。立志學聖賢之心,仙佛菩薩之志,聖賢仙佛之行、之事,廣結善緣。做到放下、看開、容納異己,廣納雅言,廣佈和祥之氣度。
2、敦品勵行、精進修持,古德云:「見事貴乎理明,處事貴乎心平。」前人老慈示:「心誠、氣和、色溫、辭婉,最為動人。」故須有存養之功夫。
二、修道越修越歡喜:
1、古人言:「不積蹞步,無以至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」有容乃大,學習包容的度量。彌勒佛云:「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,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。」
2、修行者要一心清靜,主敬存誠,以赤誠之心合應天心,「學道學到聖賢法度,修道修到彌勒大肚。」無論是對人、事、物都能隨緣歡喜。
三、講道越講入性理:
1、樹靠人修,人靠自修明智不惑,方能引導他人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,學海無涯,唯勤是岸,講道應力求圓融活潑,不受文字拘泥或著相而斷章取義。
2、以身示道,照經行,知行合一,心口如一,大公無私。
四、辦道越辦越契機:
1、道不辦就成了教,因此要常懷感恩之心,報恩了愿,尊師重道、誠心奉行。所謂「精誠所至,金石為開」始終抱持犧牲奉獻的至誠。
2、以天心為己心,以師志為己志,懂得感恩犧牲奉獻。要有整體運作的共識,不可標新立異。辦道要辦到十方之廣度,以報天恩師德。
五、行道越行越中矩:
1、師尊深切期望我們在學、修、講、辦、行之中,發揮慈、悲、喜、捨四無量心,目標創造三不朽:立德、立功、立言,且自身要涵養才、德、智三達德做起,成為有氣節、雅量、前瞻和智慧的真修實煉修行者。誠如永嘉大師所言:「行亦禪,坐亦禪,語默動靜體安然。」行住坐臥,舉手投足皆達中規中矩,一言一行皆是後進之典範。
2、肯定道的尊貴,肯定道真、理真、天命真。修行禮佛辦道是學佛不是求佛,是以無為之心行有為之事,只要真心付出,利益大眾,即是行功了愿,所以行道要行到三曹之了渡。
立志行道之人須遵循道場規範,使之歷久不衰之道場以廣佈師尊師母聖德。
結語:
要深切體認矢志成為標準修道人,真正落實發一崇德年度精神指標之作法,發揮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的大愛精神。
誠如仙佛慈悲所言:
只有奉獻沒有條件之謂「慈」,
只有犧牲沒有自己之謂「悲」,
只有義務沒有權利之謂「喜」,
只有付出沒有佔有之謂「捨」。
給人信心之謂「慈」,
給人希望之謂「悲」,
給人歡喜之謂「喜」,
給人方便之謂「捨」。
萬眾一心使發一崇德道場永續傳承,造福世世代代有緣佛子。一切合乎天心,順乎人意,且萬眾一心,誠心奉行,真誠挽化人心,冀世界為大同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