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1月, 2024的文章

金剛經(一合理相分第三十)白話文論述

圖片
         如來佛怕須菩提,執見未泯, 不了般若真諦,未明法身應身之理。故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,設此比喻而破解之。 經文: 須菩提 。 若善男子、 善女人、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、於意云何。是微塵眾、寧為多不。 須菩提言、甚多、世尊。 佛曰: 「 須菩提 」 啊!若善男信女,將三千大千世界,碎分成為細微的塵埃,汝意下有何見解?以為多嗎?須菩提回世尊話說: 世尊啊! 以其非實的緣故,乃覺甚多。微塵眾雖是極多,卻無定體,起滅無常,有生有滅,終非實有。 經文: 何以故。 若是 微塵眾實有者、佛即不說是微塵眾。所以者何。 佛 說 微塵眾、 即非 微塵眾、是名 微塵眾。 世尊。如來 所 說 三千大千世界、 即 非 世界 是名 世界。 怎麼說呢?什麼因由? 就世界中論,實有者,惟此一合相。 一合相 「 既真性也 」 真性融成、渾然粹然、無二無雜、是為一合相。 。常住不壞, 一而不可分為二,合而不可析之 離, 如來說一合相,以等於真性之虛空。 一合相是 「 實相 」 之相,他是一個實際的 「 理相 」, 「非空非有 」 ,故 「 不可說 」; 不可以以言語來形容,既非一合相,強名之言。一合相之道,空而不空,妙不可言。 但【庸常(平庸尋常、凡夫俗子)】之人,錮蔽不明本性, 貪著眼前色中之六根 ,認幻緣為實境,種種著相,而不能悟也。 故要世人要六根清淨。才能有清淨法身。 節錄:星雲大師... 蓋應身不離於法身,猶如微塵不離於世界。 世界喻如法身,微塵喻為應身。     法身本如虛空,則應身更非實有。世界本如鏡花,則 微塵亦同水月。 微塵既非實有, 應身 世界亦非 實有也。 世界若是實有,即是一體, 即 是 一合相,既不能碎為 微塵之相也。 換而言之, 應身卽 非 實有, 法身 亦非 實有也。 法身若是 實有,既是一 相, 亦 是 一合相。

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,舉例說明並闡述其義。

圖片
        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 ,這是金剛經中, 很有名的四句偈子 。         處於娑婆世界在未進入道場學習前,其實覺得每件事都是那麼真實貼切,不為所惑,僅說個路人甲和路人乙,就真的有那麼回事!絕不模稜兩可,然道真、理真、天命真卻來個真主人和假主人,真是有些疑惑,不知所措。然後漸漸地漸漸地專研???總算理出個頭緒來! 鹿港旅遊,層特意去海邊欣賞夕陽餘暉,當然喜愛拍照的習性,怎會空手而回!當然使出本能來個特異奇景*天狗咬日*的幻化美景,結果天狗咬日是輕而易舉實現,且有圖有做為! 看清楚夕陽西下的當兒,真真確確被天狗咬住, 夕陽中還有*海邊的大型風電機* , 假攝不大膽,不能有新發明。證據不充足,不能使人信服,固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。方能言之有物,實至名歸。 天狗咬日真咬著了嗎?! 拍照憑 藉借位思考,就可得到心想意境。雖沒修圖,但拍攝借位就可層出不窮的幻化。也在夕陽餘暉落幕的尾聲,得此罕見的奇景傑作。         如夢、 如 幻、 如 泡、 如 影,如露、如電等譬喻,乃論述人生如夢,幻化無常,如水泡游移不定而幻滅,如影像依託不定,又如朝露、電光石火霎那消失殆盡。         節錄*話說南柯一夢:淳于芬夢中出任 南柯太守 ,娶了公主後很快成了那國家顯貴, 權傾朝野 ,在槐安國做了三十年的大官,政績突出,深受百姓愛戴,生有五男二女,卻因出戰失利,且公主已死,故被遣返家門,這歷盡人生窮通榮辱,卻在入夢睡醒之際覺醒。因為一覺 醒來,家人正在打掃庭院,太陽還沒下山,剛剛飲酒的酒壺還在身邊呢。他四面一瞧,發現槐樹下有一個 螞蟻洞 ,他在夢中做官的大槐安國,原來就是這個螞蟻洞。槐樹的最南一枝兒,就是他當太守的南柯郡。 是一場夢。 典出唐.李公佐《南柯太守傳》。 後用「 南柯一夢 」 比喻人生如夢,富貴得失無常。人生得又何歡?失又何怨? 恰似南柯一夢 !         唐代一書生姓盧,常夢想升官發財,果在一次夜宿客棧時,真夢見當官發財,娶妻生子,一路平步青雲,最後福壽全歸。這頃刻間歷盡一生的榮華富貴,卻於夢醒之際發現,方才爐灶上的黃粱,依然還...

如何開啟自己圓融的人際關係,才能廣結善緣充實生命?

圖片
            開啟 圓融 的人際關係,才能 家庭、 事業 穩健向前衝無阻力! 更是學佛助道的因緣與續航! 生活 首重家庭和樂圓融,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,一家仁,一國興仁;一家讓,一國興讓,故廣結善緣充實生命, 就從 齊其家作為首要, 方 能齊家治國平天下。          廣結善緣首重善為首 , 送人玫瑰,手留餘香, 為人點燈,明在我前, 手心向下與人結善緣,慶幸 我們有資源、有能力, 這 意味人生最美、最有價值的是心中有一盞明燈。是啟發我們靈性的心燈! 說好話、做好事、微笑、誇人,都能影響人際關係!大家族聚會,連旁系的妯娌都肯定我有禮貌, 對家族長輩及平輩都禮貌的尊稱, 絕不直呼其名。 台灣人首重禮節,{【台語唸 (愛有大有小) 】, 【台語有句: (教子叫) 】, 此乃遵循古禮稱呼,故當媳婦的,永遠矮人一個輩分 },公公婆婆都離世數十年,大姑...小姑們逢年過節還會回娘家!不是說雙親不在就沒娘家可回?!NO! NO! NO!遵循家庭背景的延續,也是一道傳承!因為這也是人脈的拓展,更可謂開啟自己圓融的人際關係,拓展善緣的續航。          清朝順治皇帝感慨說:來時糊塗去時迷,空在人間走一回,未曾生我誰是我?生我之後我是誰 ? 長大成人方知我,闔眼朦朧又是誰 ? 不如不來亦不去,亦無煩惱亦無悲! 和尚亦云: 沒來,沒去,沒代誌。***         人與天:所謂一大者,天也。 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,修道之謂教。多築橋少築牆。為辦好事,【 移樽就教( 帶著酒壺移坐到他人席上共飲,以便請教)。】意為不恥下問。大同之中,容忍小異,發揮天理 良心,促進世界大同。         凡事要求達標,作到 曾子的三省吾身和顏淵的四勿功夫而成聖賢人。 為政以德 , 韓非子說:上君,竭人之智;中君,竭人之力;下君,竭己之智。 作到恕道,將心比心,仁也。 己立立人、己達達人。 禮運大同章亦云; 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,推己及人。 心量 作到 親親還仁民愛物,猶如宰相肚內能撐船!        ...